热失控后的安全要求从 “5 分钟逃生时间” 提升至 “不起火、不爆炸”
GB 38031—2020 和 GB 38031—2025 是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二者差异点如下:
- 适用范围
- :GB 38031—2020 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等可充电储能装置,GB 38031—2025 则明确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涵盖范围更广,能包括钠离子等新型动力蓄电池。
- 热扩散要求
- :GB 38031—2020 要求电池发生热失控后提供 5 分钟逃生时间。GB 38031—2025 则要求触发单体热失控后,电池包或系统需在至少 2 小时观察期内无起火、爆炸现象,且所有监测点温度≤60℃,将热失控后的安全要求从 “5 分钟逃生时间” 提升至 “不起火、不爆炸”。
- 报警信号时效性
- :GB 38031—2025 规定热失控发生后 5 分钟内必须发出报警信号,且报警前后 5 分钟无可见烟气进入乘员舱,GB 38031—2020 无此严格要求。
- 触发方法
- :GB 38031—2025 在针刺、外部加热基础上,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覆盖更真实的事故场景,GB 38031—2020 未提及内部加热片触发方式。
- 观察时长
- :GB 38031—2025 要求试验后至少监测 2 小时,所有监测点温度须低于 60℃,防止延迟性爆燃,GB 38031—2020 无此明确规定。
- 底部撞击测试
- :GB 38031—2025 将底部撞击测试入法,仅允许离地间隙≥200mm 的 N 类商用车免测,乘用车全系纳入监管,GB 38031—2020 无此测试要求。
- 快充安全管理
- :GB 38031—2025 针对超快充电池,要求 300 次快充循环后仍通过外部短路测试,明确 SOC 区间 20%-80% 快充性能需保持稳定;GB 38031—2020 对此无明确要求。
- 盐雾试验
- :GB 38031—2020 参考 GB/T 28046.4—2011 的盐雾试验,在第 4 小时和第 5 小时之间有低压上电监控要求,GB 38031—2025 经工作组讨论确定删除此条件。
来源:百德新材
声明:本站内容资源均来源于网友分享及网络公开合法渠道,但我们不对这些内容的观点、描述的准确性负责,也不保证所有信息的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即时性。对于本站所含文章或资料的版权问题,如您发现有侵犯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同时,我们提倡将本站内容用于个人学习交流,严禁未授权的商业用途,否则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行承担。感谢支持!
谢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