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摘要】 R1234yf 是R134a 理想替代制冷剂之一,为研究R1234yf 系统制冷和制热性能,搭建了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实验台架,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R1234yf 系统与R134a 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制冷工况下,R1234yf 系统的制冷量和COP 均低于R134a 系统;制热工况下,R1234yf 系统与R134a 系统制热量相当,COP 低于R134a 系统,在低温下制热能力衰减均比较严重。R1234yf 系统由于其较低的排气温度更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1 实验设备与原理

1.1 测试设备

实验测试在汽车空调焓差实验室中进行。如图1所示,整套汽车空调系统台架参照在车内实际布置方式在A室和B室中搭建。A室提供车外环境工况,将冷凝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等关键部件布置在A室。B室提供乘员舱内环境工况,将空调箱等关键部件布置在B室。在该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内部冷凝器、蒸发器热力膨胀阀、外部换热器、电子膨胀阀的进口、出口位置均布置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其温度和压力,在回路中安装流量传感器,得出各测点的焓值并计算各部件和系统的能力。空调系统中换热器进风侧的温度和湿度分别由A室和B室来控制,出风侧的温度和湿度分别由A室风洞和B室风洞进行测量,换热器的风量由风洞内外的压差来控制。通过测量换热器进、出风侧的温度、湿度和风量来计算各换热器风侧换热能力。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1 空调系统台架测试原理图

该空调系统采用电动压缩机,换热器均为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为方便对比研究R134a与R1234yf的制冷和制热性能,制冷剂充注量统一为980g,保证分别充注两种制冷剂的情况下,空调系统运行时膨胀阀前都有一定的过冷度。

表1 空调系统主要结构参数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1.2 系统原理

该汽车空调系统台架可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两种运行模式,模式切换由电磁阀1、电子膨胀阀、电磁阀2和电磁阀3来控制。在制冷模式下,电子膨胀阀和电磁阀2关闭、电磁阀1和电磁阀3打开,内部冷凝器的风门关闭,蒸发器风门打开,外部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压缩机出口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过内部冷凝器时不与空气换热而直接经过电磁阀1进入外部换热器,在外部换热器流过第3个流程后经过电磁阀3再返回流经第4个流程,最后经过热力膨胀阀、内部蒸发器,再流入压缩机进口。

在制热模式下,电子膨胀阀和电磁阀2打开、电磁阀1和电磁阀3关闭,内部冷凝器的风门打开,内部蒸发器风门关闭,外部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经过内部冷凝器冷凝,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进入外部换热器,再经电磁阀2进入压缩机入口。

1.3 实验工况

参考QC/T 657—2000《汽车空调制冷装置实验方法》,并结合汽车空调实际使用场景,制定制冷工况如表2所示,制定制热工况如表3所示。制冷工况1~4用于测试冷凝器风速和压缩机转速对系统的影响,工况5~8用于测试蒸发器风量和压缩机转速对系统的影响。制热工况1~4和5~8分别用于测试环温较高和较低的冬季低温条件下,热泵系统初始启动和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内部冷凝器进风温度和压缩机转速对系统能力的影响。

表2 制冷性能实验工况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表3 制热性能实验工况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运行上述工况,待各测试参数稳定15min后开始记录数据,记录5min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实验结果。基于实验结果,从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两方面对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进行对比分析。

2 制冷工况结果与分析

2.1 制冷量分析

各工况下R134a和R1234yf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如图2所示。对比1~4工况,随着压缩机转速和外部换热器风速增加,系统的制冷量均随之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这表明随着压缩机转速和外部换热器风速增加,其与蒸发器侧的风量逐渐接近最佳匹配值,制冷量增幅较大。后续再单一增加转速和风速,对制冷量提高的增益很小。对比5~8工况,也可看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同时可看出,除了工况6,其他工况下采用R134a系统的制冷量均高于R1234yf系统,制冷量平均差值为1.58%,最大差值为4.07%。

图3为各工况下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的质量流量对比。对比1~4或5~8工况,随着压缩机转速增加,制冷剂质量流量随之增大。到达高转速后,质量流量的增加量随转速增大而减小。对比所有工况下的制冷剂质量流量,采用R1234yf系统的质量流量均大于R134a系统,R1234yf系统平均比R134a系统高19.46%,最大差值为24.72%。这是因为R1234yf的气相密度高,在相同的压缩机排量和转速下,R1234yf的的质量流量会更高。综合图2和图3可看出在同一工况下,R1234yf系统的制冷量略低于R134a系统,而质量流量高于R134a系统,即R1234yf系统的单位质量制冷量低于R134a系统。这是由于两种制冷剂的物性差别导致的。R1234yf比R134a的气化潜热较小,产生相同的制冷量,R1234yf系统需要更高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同时R1234yf的蒸发换热效率要低于R134a,也会导致R1234yf系统蒸发器侧的制冷量减小。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2 各制冷工况下制冷量对比

2.2 COP分析

图4为各制冷工况下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COP。随着压缩机转速增大,COP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压缩机转速增大会导致压缩机吸、排气温差的增大,使得系统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差值增大,从而使得系统的COP减小。同时,各工况下R1234yf系统的COP均低于R134a系统。通过对比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的COP差值,可看出在低转速下,两种制冷剂的COP差值很小,随着转速增加,COP差值逐渐增大,最大可达到7.99%。这是由于转速越高,R1234yf系统的流量比R134a系统越大导致的。在高转速下,R1234yf系统和R134a系统的制冷量相差较小,但R1234yf系统的流量比R134a系统增加较大,对应的压缩机功率也增加较大,所以导致转速越高,R1234yf系统的COP就越低于R134a系统。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3 各制冷工况下质量流量对比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4 各制冷工况下COP对比

2.3 排气温度对比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会影响到整个空调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较高的排气温度会导致压缩机润滑油温度升高,降低黏度,使得压缩机内运动金属部件如轴承、涡旋盘等磨损严重。如果排气温度过高,则会直接导致润滑油碳化,压缩机内运动部件不能得到有效润滑和冷却,会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过高的排气温度会降低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减少制冷剂的体积流量,使得系统制冷量降低,并且增加压缩机的功耗,导致空调系统COP降低。图5为各制冷工况下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压缩机排气温度对比。可直观看出在大部分工况下,R1234yf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低于R134a系统,差值在4.6~9.4℃之间,平均差值在6.7℃。这表明采用R1234yf的系统比R134a系统更有利于降低排气温度,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稳定性。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5 各制冷工况下压缩机排气温度对比

2.4 冷凝器换热分析

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是关系到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和COP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较高的换热效率可显著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和压力,提高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图6为各工况下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冷凝器换热量对比。随着压缩机转速以及冷凝器或蒸发器风量增大,系统的换热量逐渐增加。同时在大部分工况下,R1234yf系统的冷凝器换热量略高于R134a系统。结合图3中R134a和R1234yf系统质量流量对比可看出,R1234yf系统的制冷剂质量流量明显高于R134a系统。这说明对比R134a系统,R1234yf系统中较高的质量流量弥补了在冷凝过程中R1234yf相对较小的汽化潜热。同样也能看出在冷凝器中,R134a系统单位质量制冷剂的换热效果是优于R1234yf系统的。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6 各制冷工况下冷凝器换热量对比

3 制热工况结果与分析

3.1 制热量分析

各制热工况下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制热量如图7所示。可看出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制热量相差很小,表明R1234yf在低温条件下的制热能力与R134a相当。随着压缩机转速增加,制热量均显著提高。分别对比1、3工况和2、4工况,可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内部冷凝器进风温度,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制热量均会降低。这是因为单一提高内部冷凝器进风温度,会导致内部冷凝器制冷剂侧与进风侧的换热温差减小,降低换热量,使内部冷凝器制热量减小。对比工况2和5,外部换热器和内部冷凝器的进风温度差值均为0,工况5在-10℃的环境温度下,即使外部换热器的风量从工况2的1.5m/s提高到4.5m/s,与工况2相比,R1234yf系统和R134a系统制热量分别降低了22.78%和25.19%,R134a系统的制热量衰减要更严重些。这是由于外部换热器进风温度降低,导致压缩机进口的制冷剂温度也随之降低,进气比容增大,对于定排量压缩机转速不变时,整个系统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也随之减小。虽然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制冷剂的蒸发潜热增大,但不足以抵消质量流量降低对系统制热量的影响,所以其制热量衰减严重。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7 各制热工况下制热量对比

3.2 制热COP分析

各制热工况下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COP对比如图8所示。相同工况下,R134a系统的制热COP均高于R1234yf系统。从图7可知,两种制冷剂系统的制热量相差很小,R1234yf系统制热COP低的原因主要是其压缩机功率高。图9为各制热工况下两种制冷剂系统的压缩机功率和质量流量。可看出R1234yf系统的质量流量均高于R134a,平均差值在21.5%。较高质量流量导致压缩机功率增大,所以R1234yf系统的COP要低于R134a系统。对比工况2和5,工况5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下,虽然制热量低于工况2,但由于在低温下压缩机进气口处制冷剂较高的比容,使得系统体积流量降低,导致压缩机功耗显著降低,所以工况5的COP要高于工况2。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8 各制热工况下COP对比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9 各制热工况下压缩机功率和流量对比

3.3 制热排气温度分析

制热工况下R134a系统和R1234yf系统压缩机排气温度对比如图10所示。在转速较低时,排气温度相差不大,随着转速升高,R134a系统的排气温度要显著高于R1234yf系统。这是因为在较高的冷凝温度下,R134a 的饱和压力高于R1234yf,而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R134a的饱和压力低于R1234yf,所以R134a系统的吸排气压比高于R1234yf系统。同时R1234yf的绝热系数低于R134a,综合以上原因导致R134a系统的排气温度要高于R1234yf系统。

R1234yf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研究

图10 各制热工况下压缩机排气温度对比

4 结论

本文将R1234yf直接替换应用到R134a新能源热泵空调系统实验台架中,对比研究了R1234yf系统和R134a系统在不同制冷和热泵工况下的性能差异。得出如下结论。

1) 制冷工况下,R1234yf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均低于R134a系统,随着转速提高,COP的差距逐渐增大。对比冷凝器中换热量和蒸发器中制冷量,R1234yf系统较高的质量流量弥补了其较低的汽化潜热。

2) 制热工况下,R1234yf系统的制热量与R134a系统相当,COP低于R134a系统,质量流量和压缩机功耗大是COP较低的直接原因。在低温工况下,由于吸气比容增大,质量流量降低,两系统的制热量衰减均比较严重。

3) 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R1234yf排气温度均低于R134a系统,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

作者:王 伟, 张建凯, 王 丹, 张艺伦

中汽研(天津) 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转载自:汽车热管理之家

声明:本站内容资源均来源于网友分享及网络公开合法渠道,但我们不对这些内容的观点、描述的准确性负责,也不保证所有信息的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即时性。对于本站所含文章或资料的版权问题,如您发现有侵犯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同时,我们提倡将本站内容用于个人学习交流,严禁未授权的商业用途,否则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行承担。感谢支持!
热管理

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策略开发及实验研究

2024-6-6 20:37:41

热管理

纯电动汽车热泵型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技术研究

2024-6-13 9:36: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